药物保健
各型病毒性肝炎至今无特效疗法,仅停留于对症治疗、休息、营养、避免对肝脏有毒性药物、避免饮酒、过度劳累等。各种类型肝炎治疗的重点有所不同。
①急性肝炎:强调早期卧床休息。进食少,有呕吐者或有黄疸者,每日静脉补液,补充葡萄糖、正规胰岛素及能量合剂。食欲良好、症状轻微者可不必补液。西药治疗,主要是维生素、辅酶A、辅酶Q10、肌苷等对肝脏代谢有益的药物。中度黄疸者宜用低分子右旋醣酐,加小剂量肝素,每天50毫克,静脉缓慢滴入。或选用茵枝黄注射液,葡萄糖稀释后静脉滴注。中药治疗:急性黄疸型肝炎热重者,用茵陈蒿汤、栀子柏皮汤。湿重者,用茵陈胃苓汤加减。湿热并重者,用茵陈蒿汤与胃苓汤合方加减 。急性无黄疸型肝炎,用逍遥散。脾虚湿困者可用平胃散。
②慢性肝炎:降低ALT升高的药物:可选用垂盆草冲剂每次1小包(15克)每日3次,冲服。或用垂盆草鲜草,每日250克(干草30克)煎服。联苯双脂片,每次2片(25毫克/片)1日3次,口服,待ALT降低后逐步减量,疗程3个月。肝炎灵注射液,每次2支(4毫升)每日1次,肌注,疗程3个月,肝炎灵对慢性活动型肝炎更为合适,用后不但降酶而且自觉症状改善。促进能量代谢药物:如肌苷,每次0.1克,每日1~2次,肌注;CO-A,每日100~200单位,肌注;ATP,每日20毫克,肌注。非特异免疫增强剂,如辅酶Q10,每次10毫克,1日3~4次,口服;转移因子,每次2毫升,每周2~3次,上臂内侧皮下注射;胸腺肽每次8毫克每周2-3次,肌注(注意过敏体质禁用);抗病毒药物:乙型肝炎慢性患者可选用阿糖腺苷(Ara-A),每日每公斤10~20毫克,静脉滴注,疗程14~28日;干扰素,每日100万单位,肌注,或300万单位,隔日肌注,疗程2~3个月(使用时应注意引起高热、畏寒等副反应)。丙型肝炎也可选用干扰素,疗程与用法相同。免疫抑制剂,如激素、硫唑嘌呤、D-青霉胺,仅供伴自身免疫的慢性活动型肝炎使用,目前已少用或不用。维生素类:如维生素B族、C、E及叶酸等。治疗药物品种颇多,宜精简、避免过多用药。中药治疗:慢性乙型肝炎用柴胡、生地、丹皮、山栀、六月雪、白花蛇舌草、龙葵、赤芍、白芍、望江南、马鞭草、制大黄、当归、白术等煎服。
③重症肝炎:主要是对症治疗:一般支持疗法有,绝对卧床休息,减少饮食中蛋白含量,进食不足者静脉滴注能量合剂、补充维生素、输新鲜血浆、鲜血或白蛋白、支链氨基酸,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。对症治疗:对于出血的防治,注意补充凝血因子及鲜血,用甲氰咪呱或雷尼替丁,防止上消化道出血;有DIC患者用小剂量肝素,对肝昏迷的防治:控制蛋白摄入,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,如新霉素、卡那霉素,保持大便通畅,口服乳果糖,每次15毫升,每日3~4次;血氨升高者用谷氨酸钠23克,加乙酰谷氨酰氨1克,稀释于10%葡萄糖液中,静脉滴注,每日1次;血清支莲氨基酸降低者,补充支链氨基酸,如14氨基酸-800,每次250毫升每日2次;或肝安注射液250~500毫升,疗程14~21日。肝昏迷有假性神经传递介质引起者,可用左旋多巴,每日200~600毫克,静脉滴注,或2~4克,鼻饲或灌肠。对重症患者,早期可用胰岛素-胰高糖素疗法:正规胰岛素10单位,加胰高糖素1毫克,稀释于10%葡萄糖液500毫升中,静脉滴注,每日1次,疗程14天,有一定疗效。此外,近年来使用肝细胞生长素(一种肝细胞活化剂),每日120毫克,稀释后静脉滴注,有一定疗效。对脑水肿者,及早用脱水剂甘露醇。对继发感染患者,应尽早应用足量抗生素,如丁胺卡那、氨苄青霉素、或第三代头孢菌素,以控制身感染。对腹水者,适当用利尿剂,安体舒通或速尿,少尿时宜先用白蛋白、血浆扩容,也可用多巴胺,静脉滴注,以增加肾血流量,助于利尿。
④淤胆型肝炎:可使用小剂量肝素50毫克,稀释于低分子右旋醣酐500毫升中,静脉滴注,每天1次。激素法塞米松,每天5-10毫克,静脉滴注,使用此两药时应注意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激素副作用,可同时服用雷尼替丁,每次150毫克,1日2次,口服。待黄疸消退1/2后逐步减量。中药治疗,选用菌陈蒿汤、黄疸茵陈冲剂等。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型病毒性肝炎中各临床类型的治疗按上所述,不同病毒而临床类型相同的患者治疗基本原则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