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会交往:
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来讲,在积极治疗的同时,要鼓励患儿多与周围人进行正常交往。当病情较轻,抽动症状不重及行为基本正常时,一般不影响与周围人的正常交往与相处。家长应鼓励患儿多出外玩耍,多交朋友,期望形成外向性格,以最大限度减少多发性抽动症可能带给患儿的不良影响。当病情较重,多组肌肉频繁抽动,伴有怪异发声及行为异常时,与人交往带来困难,一方面是语言表达言不由衷,另一方面是由于学习成绩下降而自卑,再者因为频繁秽语及怪异行为使周围人讨厌,这样就给患儿人格的形成带来不良影响。此时,家长应发挥亲情关系的优势,主动亲近患儿,还要与学校老师及同学取得沟通,并主动找医生进行治疗,大部分患儿通过用药及心理行为治疗,其病情是可以控制的。要注意患儿在青春期后抽动症状即使得到了控制或缓解,但由于长期的心理影响,往往使患儿心理不健康,有的甚至抽动已完全停止仍不能适应社会,不喜欢或拒绝与周围人交往,形成自闭心理。个别患儿还会有慢性焦虑、压抑感及一过性情绪不能控制。这些都影响了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正常交往,使自尊受挫斥在集体之外。此时要主动找心理医生治疗,并鼓励患儿大胆与周围人交往,家长和周围人的爱心可给患儿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,将有利于患儿病态心理的康复。
5%的学龄前抽动症儿童顽劣缘自心病
新华网上海频道10月27日消息:幼儿园张老师正在上课,转身看到5岁的森森朝她做了个怪脸,她想这孩子真不安分,几分钟后,森森继续对着老师眨眼、扮怪相,愤怒的张老师只能把森森拉到教室一角"面壁思过",不想,下课时森森的怪动作更多了,还"传染"给其他同学,张老师气愤至极,却怎么也停止不了这群"调皮"孩子的行为。
日前,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行为研究室公布了一项数据,在学龄前儿童中,至少5%的孩子有过做鬼脸、伸舌头、眨眼等抽动症状,而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无法识别这种心理因素导致的"顽皮"行为,批评、指责甚至打骂让孩子的抽动症状有增无减,不少孩子甚至因此出现"学习障碍"。